+ 微信号:联系方式(头部)(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行业资讯

四都的前世今生

信息来源:www.cailangweng.com  |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5日
春节前,见明谦兄写长汀各乡镇,跑过去凑热闹问:什么时候写写四都?下面随全宴三明的小编来看看。​
     春节前,见明谦兄写长汀各乡镇,跑过去凑热闹问:什么时候写写四都?下面随全宴三明的小编来看看。
     没过几天,涂兄就传来大作《四都的前世今生》,旁征博引,文采斐然,大爱,配图转发之。
     五岁那年,我从四都进城,此后,直到大学,每年寒暑假,我都迫不及待归去。我家皮蛋出生后,但有返汀,我都会带他到四都走走。那是我的故乡,他的籍贯,我希望他记住这个名字,这片土地。
     因为深爱,我一直怯于落笔。这里有很多故事,值得被书写,被铭记。
     诸多乡镇中,我爱甚四都。
     老人说四都的名字由来是因为清代推行的“都”制,我一开始是信的,但翻过清代县志后就不太信了。
     清陳朝義纂修之《乾隆長汀縣誌》记载如下:“成上里,統圖二,計村六十。東陂山,嚴坑,馬頭山,禾倉坑,李子坑,小桍,桃樹杏,煉坑,楊梅溪,陂溪,庒下,庵前,溜下,田背,芒畲,南埜,東坑,嚴口,丁屋嶺,南木坑,陳地,翁家畲,磜坑,牛皮磜,小黃田,上焦,漁溪,四都,上頼,下頼,埔頭,羊牯嶺,圭田,高嶺,謝坊,陂下,旗篐棟,琉璃坑,溪嶺,下門地,心田崗,水須坊,大片地,黃地,烏交塘,姜畲坑,石橑湖,烏坭,萬團,大坑頭,樓仔埧,周屋塅,笮下,黄坊,龍頭,溶坑,瀨坑,中田,陂坑,雞籠山。”
     历史上,丁屋岭和四都曾是一个行政区划
     看得出当时的成上里相当大,包含了今天四都镇全境与古城镇的相当部分。在这本清代前期官修方志上,四都的确是出现了一次,但注意,四都周边的村子,并不叫一都二都三都,如果清代康乾时“都”制是朝廷现行制度,那四都周边一定是强制命名的,但这里没有,所以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这个四都之名应当要比清代要早,大概率是前朝遗留,甚至可能是前前朝之遗留。
   《民國長汀縣誌》记载了四都乡在民国时代的里图疆界:“四都鄉 旧成上里 圭田保,羊牯嶺保,白石陳屋保,浦頭廖屋保,下賴保,漁焦保,坡溪保,下坊保,黄坑保,湯屋保,蓉坑保。”虽然民国县志中仍然记载了成上里有村六十,但六十村就有些模糊了,因为成上里原有村庄被打散分入民国新设置的乡与保,有相当数量的村庄归入古城了,比如丁屋岭和田背、严口、杨梅溪、溜下、南岩等村。
     进入现代,四都下辖十八个行政村,分别是:同仁、圭田、羊古岭、楼子坝、荣坑、溪口、上蕉、新华、渔溪、红都、坪埔、汤屋、小金、上湖、红寮、谢坊、琉璃、下坪。此外四都看起来不算大,可是却有一百一十三个自然村,一九八零年代统计时有生产队一百三十二个之多。
     四都曾经做过福建省的省会。
     呵呵,这么小小的一个镇子,真的曾是福建省会。1930年代,红军长征离开闽西,作为苏维埃政权的福建省委留了下来,省委就设在了四都镇上的同仁村一带。所以至今镇上还留有大量的红色时代的遗迹,诸如红军医院旧址、红军兵工厂旧址等,苏维埃福建省委驻地则在汤屋村,红军入闽第一村则是在楼子坝村。这是一块富有革命精神的土地,历代的乡人们用热血将她浸染得透透的。
     四都是一个自然村多得不可思议的地方。
     除了渔溪、同仁、圭田这一带有比较多平地,别的村庄大都在武夷山南段山脉的褶皱之间。这也就是为什么1929年的红军入闽会选择这个地方突破,一是出奇兵而敌不意,另外就是此地村庄分散孔道万千,进军容易,而防守则难,防守虽难,逃难却容易,这也是四都当年可以红旗不倒的重要原因。
     而始终处于中心位置的四都村,也就是今天的同仁村其实才是构成四都镇的核心所在。
     何谓同仁?
     同仁即是同人。仁者,数二而从人,为儒家核心思想亦为行事法则,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仁者爱人,子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视同仁。如果要仔细解读,同人则是《易经》中一卦。“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同人于门,无咎。同人于宗,吝。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乘其墉,弗克攻,吉。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同人于郊,无悔。”
     一个人的名字可能会包含有这人的性格特征,那可能是巧合,但一个地方的名字中,是有地域性格的。
     渔溪的打石公民俗,便将同人卦所说的同人于野直接在四都这块土地上进行了一场特别实践。
     同人于野,四都的先人们就在万山之中寻得一块土地,然后合力将她改造成沃土,相互扶持着,一同戴月荷锄兴修水利,一同持枪擎矛悍卫家园,如此行进千年。同仁大陂就是这样修筑起来的。《乾隆長汀縣誌》:“四都大田陂 邑人賴中和築,通乡重修,漑田甚多。”大田陂修筑时间应当是在明末清初这一时间段,后来历代都有重修,现在仍然发挥重要作用。
     说到水利陂头,四都在我童年的印象里,是遍地溪谷河流,且出产丰富。
     谢坊的山峡河与隔溪河在水库上游,金溪河、弥陀岭河、坪埔河、陂下河,琉璃村也算水道纵横,金溪河古代河中是有沙金可淘的;同仁的门前河和西河,人们通过努力做成的大陂,令山间小盆地的耕地有了水源滋养,羊牯岭河这样的名字真是趣致可爱;石狮前河和黄地河在汤屋,汤屋可是有妈祖庙的。这些河形成了四都河流众多水利资源丰富的局面,可谓山川秀丽。
     水多自然鱼也多,从现在的地名就可以看出,比如同仁村北边有个渔溪村,这里便是打石佛的所在,四都镇中心隔着河流的东面,则有一个叫鱼子寨的地方。想必千百年来栖居于此的先民们在这些地方常有鱼获,“西溪观鱼仍开樽,鸣榔隐隐沈烟村。”暮色渐苍,鱼在网中,酒在壶中,家中灯火已亮,想必是无比的美好。
     自然环境之美好,是不足以描述四都之美的,因为还有汤屋。
     说起汤屋,我的同事们都会放声大笑,因为子豪同学从省里下乡做驻村干部三年,就去了汤屋,他对那个地方极有感情,但那里的狗对他很不友好,咬了他,在四都无法打狂犬疫苗,只能进城打。他一面描述狗的狂野,一面也描述汤屋的美艳。离集镇十八公里,村里有十八口水井。那是一个有百多户人家的汤姓村庄,村里还保有完整的妈祖庙、关帝庙、仪声祠、凝春晖、汤氏宗祠,抬梁穿斗与封火马头墙,比比皆是。
      若问汀州古村何处寻,我一定会遥遥为你指出同属古汀州成上里的丁屋岭与汤屋村,那种美艳,会在山隅荒野之中相遇,闪亮无比,请保护好眼睛,守住心灵,怕它们会想留下。
     四都的土地,名字也带着一种很特别的慈悲和美好,除开同仁这样的名字之外,还有如琉璃这样的村庄。
    《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大秦传》:“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虎魄、琉璃、琅玕、朱丹、青碧。”琉璃在这里指的是一种青色宝石,而它的来源则是梵文verulia的译音。人工琉璃在很早就可以合成,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
     在印度教和佛教中,琉璃指的金刚琉璃,指的是修行者将肉体修行至宝石一般坚固,金刚不坏。

     四都镇的琉璃村名字就来自于佛教,更早之前叫琉璃坑,而与之配套的地名是北边的弥陀岭和纳背。弥陀指的是佛教中的阿弥陀佛,即三世佛中的未来佛。纳背,应当是指僧衣百衲。可以肯定古代此处应当有比较大的佛教寺院。


     更有名的佛教胜地在四都,想必是汀人都熟知的归龙山。那山间寺院传说无数,罗公祖师与丘十三郎一同供奉的奇特之事,想必老人们是自古便从归龙山一路讲到三洲的水边。罗公祖师据说很灵,福建江西的人们都信奉。归龙山很挺拔秀丽,很值得一去。归龙山写法很多,一作龟龙山,一作鸡笼山,但是无论是哪一个,古代发音都很接近,所以此山的历史很长,千年以上是没有问题的。
   《民國長汀縣誌》:“雞籠山 在縣西百三十里。舊經云:高十五里。《九域志》載爲古蹟,王中正成道之處。《名勝志》作宋邑人王捷字平叔,修道於此,即中正,非二人也。宋郡倅郭祥正詩云:‘秀色凌風入城郭,半街曉日金濛濛。’按成上里興會昌縣交界處,今俗龟龍山,亦称鸡龍山,其山,联巖亘地,累嶂分天,周山四面跨兩省十數村莊皆有路徑可上。半山有巨石,大可盈畝,压一小石上,手推輒动,良久乃定。而庙中所祀,乃稱羅公,非王姓也。神甚靈应,祈祷报賽,人如织梭,江右有遠數百里風餐露宿來者。省志載:‘雞龍山 在府城北,距山二十里有佛祖峯。’府志載:‘在縣西成上,今龟龍遠在郡治百里之外,距會昌縣治亦數十里。’郭公父詩中‘秀色入城,半街曉日’之語,果何指耶?”
     也就是说到了民国时代,人们已经说不清楚这个叫鸡龙山或者龟龙山或者归龙山的山是否就是宋代郭祥正所说的那个山,也弄不清是否王捷修道的那个山。其实在闽西甚至福建叫鸡笼山的地方都很多,重名难免,方志有些时候就是会弄错。
     我的乡党邹文清先生考证过这个山的来龙去脉,此山为王捷修道之山应当是没有错的,因为四都有丰富的矿藏资源,王捷是一位“炼金术士”,而郭祥正所说的“鸡笼”山很可能是城西北的鸡笼嶂,那山离城近。
     末了,用法照和尚《送无著禅师归新罗》诗来说一说我对四都那些拥有琉璃、弥陀、龟龙这般美丽地名的印象,并寄托我那在流失人口的村庄的愁思:“万里归乡路,随缘不算程。寻山百衲弊,过海一杯轻。夜宿依云色,晨斋就水声。何年持贝叶,却到汉家城。”

0591-83743177

官方客服

官方抖音号

抖音号